7月19日,在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乡的玉米田里,鲜食玉米果穗在阳光下泛着晶莹光泽。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系列活动“2025京津冀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十一届北京鲜食玉米节”在此拉开帷幕,300余名专家、企业代表、种植户及市民穿梭于玉米田间,品鉴着刚摘下的新鲜果穗。
“这穗紫得透亮的玉米,咬下去有玫瑰香!”在品种展示区,市民王女士举着刚剥开的“京紫糯519”感叹。这款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(以下简称“玉米所”)创新选育的高花青素品种,正是当日签约产业化开发的“明星”。
“2025年最新通过审定的高花青素甜加糯营养强化型品种‘京紫糯519’,聚合了甜、糯、高花青素等优良品质性状,具有高产稳产、抗逆性强、适应性广等优势特性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”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院长杨国航表示。
“‘京紫糯519’具有‘石榴红’外观、‘脆甜糯’口感、‘玫瑰香’风味,色香味俱全,成为今年鲜食玉米示范展示和推广的新亮点。”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首席科学家赵久然介绍。
活动现场,玉米所与山西中科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“京紫糯519”产业化开发协议。
“‘京紫糯519’颜值高,抗逆性强,去年在山西试种,亩产突破1200公斤,达2800穗。”该公司董事长刘峰表示,“我们看中的是它的好看、好吃、好营养‘三好’特质。其加工成真空包装或速冻产品,市场价能比普通品种高40%,预计推广后能带动种植户亩增收800元以上。”
(据《科技日报》)